飞碟说 关注并设为星标
当 wu yifan 和 lily 以为自己可以取代李磊和韩梅梅,成为10后的时代记忆时,时代已经无情地关上了大门。
从7月29日开始,学龄前儿童无需参加外语培训;学生课外的英语补习也不能占用节假日、休息日和寒暑假时间。
此外,外教这种原本 「吃香」的教师队伍也将受到严格管控。 课外英语培训的路子走不通了。
而早在2017年,身处国际化交流中心的上海就已经取消了小学阶段的英语考试,并且缩短了每周英语的课时数。
英语似乎正在失去它的主科地位。
虽然 「双语宝宝」、 「一对一真人外教」的营销广告,仍然遍布街头、电梯,还没来得及下架。
01
1978年年初,一篇题为《以革命导师为榜样努力掌握外国语》的文章中写道: 「 努力掌握外国语这个武器,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年,英语被重新纳入全国教育框架,成为高考科目,正式拉开了20世纪80年代全民学英语的序幕。
在当时,英语专业面临着无大纲、无计划、无教材的 「三无」局面,能用的只有一套许国璋在60年代主编的《英语》。
虽然里面充斥着 「 the working class is our leading class (工人阶级是我们的领导阶级)」 的政治色彩,但它仍然凭借着强大的实用性和科学性,成为 「人手一本」的经典教材。
在没有多媒体、没有收音机的教室里,学校的语音室会通过喇叭,统一在固定的时间给学生播放录音,有时是课文录音,有时是事先从广播中录下来的radio peking或者bbc节目。
而口语锻炼的机会比听力锻炼的机会更加难得。
一些年轻人会跑到景区给外国人当导游,锻炼自己的口语能力。其中有一位16岁的小伙子,名叫马云。
老百姓学习热情高涨,官方也大力支持。
1982年1月,中国第一部原版引进的英国bbc情景会话英语教学节目《跟我学》(follow me)在cctv-1播出,引发收视热潮。
据当时《人民日报》报道: 「 《跟我学》在中国拥有一千万观众,这个数字与我国现有的电视机台数吻合。」
在那个思想逐步解放的时代,英语就像是打开西方世界的那句 「芝麻开门」,让无数充满好奇心与求知欲的国人心神向往。
02
从80年代中后期开始,人们不仅渴望将国外世界 「引进来」,更希望自己能亲自 「 走出去」 。
1981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自费出国留学的暂行规定》;四年之后, 「 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 的十二字留学方针正式确认。
而1993年,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的热映,也让国人通过实景拍摄,看到了真实的美国发展,更让不少想发财的人误以为:美国真的 「 遍地是黄金」 。
一时间,做生意的,想出国赚上一笔;搞学术的,想出去接触国外的先进科研技术;就连搞艺术的,也想出国镀层金,成为流行文化的引领者。
出国热、留学潮成为那个时代的关键词。
同样在1993年,一所专门为出国提供服务的托福学校在海淀黄庄的一间小教室创立。这家名叫「新东方」的学校从此和 「出国」、 「英语」紧密相连。当时的它与现在的它一样,不知道自己能走多远。
除了出国热之外,90年代国人对 「入世」和 「申奥」的积极筹备,也让大家对英语的热情攀至顶点。
人们在公园、校园自发组建「英语角」。北京市公共交通总公司还在全系统内开展 「 学习百句英语,为申办奥运做贡献」 活动。
在这个阶段,仅仅能读会写的「聋哑英语」是无法适应新时代新要求的。
1994年, 「 说一口流利外文」 的《疯狂英语》和 李阳开始风靡全国。
30年来,李阳疯狂走过3000个县市,用13000场演讲,带领超过8000万的学生听众,45度仰望天空,大声朗读;也曾在太庙演讲上与万人互动:
「 学英语是为什么?」
「 make money!」
人们学习英语有了更明确、更多元的诉求,新的商机应运而生。
03
而对拿着 「 文(you)曲(xi)星(ji)」,听着 「 复(sui)读(shen)机(ting)」,使用 「 英(dian)语(nao)学(xiao)习(you)软(xi)件」 的大部分80、90后来说,学习英语已经不再是为了出国留学或是出国定居的 「 远大」 目标了。
计算机课练打字的回忆,谁懂
不过是因为 「 高考之前,英语是主科;高考后,英语四六级与学位证、求职和之后可能会有的职称评价挂钩」 而已。
进入21世纪以来,全国各种英语培训机构蓬勃涌现。
甚至在教育资源尚不平衡的00年代,很多学生还会利用假期时间奔赴北京等一线城市,只为接受更好的英语教育。
直到2012年——在线k12英语教育元年来临,才算真正实现「海内同链接,天涯共补习」的大一统局面。
从这一年开始,一大批在线k12英语教育机构凭借互联网红利和资本涌入迅猛发展。
它们通过地推、面销、电销、社群转化等各种获客渠道,配合多种话术,一边制造着焦虑,一边提供价格不菲的「解决方案」。一边支持分期付款,为 「 承担不起的解决方案」 提供解决方案。
而 「 全民英语」 的热潮,也并未随着出国热的转冷而降温。
相反,0岁开始胎教、1岁可以 「 磨耳朵」 ,能说话后 「 1对1真人外教」 ,毕业前后准备雅思托福…… 英语这块求学、求职的敲门砖,从和泥、揉坯子开始就已经卷起来了。
某教育咨询公司在2013年曾发布报告指出,中国人每年花费300亿元学习英语。为了上重点中学,很多人在小学阶段就拿到了相当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或者更高级的英语考试证书。
一顿顿补习猛如虎,但落到实际来看, 「 英语只对不到10%的大学毕业生有用。」
——投入产出比不高,这成了很多人 「 支持取消英语主科地位」 的原因。
实际上,在人工智能步步发展的今天,我们已经不需要再把英语当成工具去学习,而是更应该将它回归为一种文化、思维载体,和一种交流方式。
所以反对取消英语主科地位的观点也很多
英语不是不再重要,但也不再那么重要,更没必要将它看成一种 「 鸡娃指标」 。
比起 「 上不了真人外教」 、 「 参加不了课外辅导」 ,更让人着急的应该是,孩子到底明不明白 「学会英语,然后呢?」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侵删
资料来源
1.《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2.《中华读书报》.《<许国璋英语>背后的故事》
3.中青报.《许进委员:建议取消英语在中小学的主科地位》
4.x博士.《学英语,是每个年轻人要经历的校园sm》
作者/鲫鱼烧肉
运营/稿新结
– end –
abandon
懂自懂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