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时深度】捍卫民族语言纯洁性,多国在行动_法国_外来词_英语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编者的话:为了保持法语的“纯洁性”,法国近日宣布禁止使用游戏领域的英语术语,这些词汇将由法语词汇来代替。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起着凝聚民族、传递共识、抵御文化入侵的作用。很多国家在捍卫语言纯洁性方面都不遗余力,但人类文化是相互交流的,不同的语言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交融,如何把握纯洁语言的度,维护本民族语言文化的独立,又不画地为牢,故步自封,是人类的共同课题。

法国:483年前就动手了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高 山】目前法国政府已经正式发布“电子竞技”“云游戏”等术语的法语词汇,并要求政府工作人员带头使用。同时,法国文化部门也责成专家在游戏网站和媒体上检索这些术语的使用状况,希望这些术语更有利于本国民众的交流沟通。法国人传统上对法语十分珍视,因此在捍卫法语纯洁性方面也“动手最早”。

法语是现存“活语言”中,向外输出外来词最多的,且这些输出词汇许多是“根词汇”,影响格外大,但20世纪初开始,其在全世界的普及率大幅下降,而且不断遭到外来词的“入侵”。1999年,法国捍卫法语协会曾发布著名的《法语现状》调查报告,罗列了外来词“污染”法语的多个“重灾区”:消费与广告、劳动与就业、科技领域、视听-it、体育、行政与公共服务、欧洲组织,具体形式包括广告中带有大量英语口语、信息产品和术语只有英语名称、体育术语英语化、使用英语简称等。当时,许多热门电视节目的栏目名是英语的,体育解说术语也是英语的,甚至一些日常用语说英语也比说法语更时尚,如bye-bye(英语“再见”)一度在年轻人中比法语“再见”更流行。

事实上,法语所受的外来语威胁并不大,统计显示,目前法国法语中英语借用词比例不过0.5%,但法国对法语的纯洁性警惕性很高,对外来词的防御行动很早就开始了。迄今最早的、维护法语纯洁性的法令,是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在1539年颁布的《维莱科特雷法》,而最早的官方法语维护机构——法兰西学术院,则成立于1635年,这个学术院由40名学者组成,负责定期审阅法语中出现的新语法、新词汇,创制、确定新的专有名词和术语,并剔除不合规范的语言内容,其中外来词是甄别重点。

1966年,时任法国总理蓬皮杜牵头成立了“法国捍卫法语协会”,在戴高乐总统支持下大力开展“净化法语”运动,重点清除二战期间和二战后随盟军(尤其美军)传入的“英式法语”。1994年,《法语使用法》通过,规定公共场所标语、公告等必须用法语;如果是引进的广告,原文旁必须附加字体不小于原文的法语;召开国际会议,主办者需提供所有文件的法语概要;法国公民、法人签订合同必须有法语文本;任何个人违反此法令将罚款5000法郎,法人则罚款2.5万法郎。

1996年,直属政府的专门术语和新词审定委员会成立,目的是加快专门术语、新词的推出和普及速度。外来词引进有严格的条件,不符合条件、无法引进的外来词,就编造法语新词替代。比如英语词software(软件)和computer(计算机),就被法语新词logiciel和ordinateur所替代。但有时,一些外来词表达很简单,却被新造法语词弄得复杂无比,像英语weekend(周末),法语规范词是“les trois derniers jours de cette”,直译是“一周的最后三天”,非常啰唆。有一些禁令脱离实际,让国民很难接受,给人一种“且严肃且滑稽”的感觉。如2004年《政府公报》发布规定,政府部门、官方文件、出版物和网站都不许使用外来词e-mail,而要用规范词“courrier électronique”(直译为“电子邮件”)。

法国政府对法语纯洁性的强力干预,一方面令法语免受更多外来语冲击,另一方面令法国人的外语能力受到严重影响,50%的15岁以上法国人不懂任何一种外语。

塞内加尔:用60年推广民族语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杨华】进入近代以来,非洲饱受西方殖民侵略之苦,直到二战之后各国才纷纷获得独立。英语、法语作为当地通用语言,严重妨碍这些新兴国家民族意识和凝聚力的形成。塞内加尔是西非“法语化”较深入的国家,较熟练使用法语的人口占30%左右,全国共有36种部族语言,数十个大小民族,36种语言中有26种使用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例不足1%。

当塞内加尔在1960年获得完全独立时,欧洲人曾普遍相信“它离不开法语”,不仅因为当地法语化很深,还因为该国第一任总统利奥波德·塞达尔·桑戈尔虽然是土生土长的塞内加尔人,却是一位操着“比法国人还优美的法语”的著名诗人。曾留学法国,作为法语语言专家受到法国人尊重的桑戈尔是“法语国家联盟”高级委员会主席。然而,正是这位法语专家,却差点扮演了“法语杀手”的角色。

桑戈尔清醒地认识到,塞内加尔境内的不同民族彼此语言不同,不得不依赖外来的法语维系交流,如果长此以往,塞内加尔人便难以形成国家认同。1960年,桑戈尔召集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研制”出一套“人造语言”——塞内加尔民族语,并作为“塞内加尔的普通话”强制推广,他毫不掩饰自己的目的:一旦民族语成熟,将取代法语在塞内加尔的地位,成为塞内加尔的新官方语言。富有西方现代政治经验的桑戈尔认为,如果塞内加尔始终拄着法语这根外来文化的“拐棍”,这个新兴国家既剪不断与法国的脐带,更无法将国内各部族拧成一股绳,甚至“有涣散成无数小邦国的危险”,因此,有必要“人造”一种语言。

曾任塞内加尔“扫盲、民族语与法语推广部”部长的马卡鲁认为,民族语的推广普及,也有助于“民族国家”的尽快形成,而这在部族争端不断的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是确保国家稳定、和平发展局面的最有力基石。正因为事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死存亡,桑戈尔在其执政的20年间不遗余力地反复修改和推广民族语,甚至亲自带头负责编定字母表、术语和语法,而塞内加尔政府更是在2008年隆重举办了首届为期3天的“塞内加尔民族语图书展览”,力图以此为民族语制造影响,吸引国内外更多关注、报道和资助,为这种“人造语言”的进一步推广和普及创造有利的氛围,提供必需的支持,希望将民族语图书展览会变成推广民族语的关键起点,甚至将塞内加尔民族语打造成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文化史上一座不朽的里程碑。

然而推广崭新的人造语言谈何容易?从1960年民族语问世至今,虽然塞内加尔出版的民族语图书、诗集和识字书占了很大的比例,而应用书籍却凤毛麟角。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视察时,一名数学教师使用民族语给学生们讲解笛卡儿定理。然而大街上,民众却使用法语、沃洛夫语或富拉昆达语交流,几乎没有人使用塞内加尔民族语。民族语的推广举步维艰。民族语书籍蒙尘库房,无法进入销售网络。统一文字语言形成与推广的背后,往往是国家及其民众现实的需要和推动,塞内加尔民族语的前途取决于塞内加尔共和国的发展前景。

伊朗:曾走过一些弯路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周 武】伊朗为保护本民族语言一直在艰难努力。波斯文明源远流长,却屡受外来武力以及文化侵袭,据当代语言研究学者论证,当代波斯语中50%的词汇是外来借用词,其中绝大多数源自阿拉伯语、早期土耳其语和希腊语,许多历史悠久的借用词已经和波斯语“浑然一体”,以至于几乎分辨不出其“外来血统”。

20世纪初,时任国王礼萨试图推动国家现代化,并将“振兴波斯语言文化、抵御外来语侵袭”当作国家现代化的重要保证。为推动这一进程,1935年5月20日成立了负责研究如何用本土化词汇置换外来词汇的专门机构——伊朗学院,该学院以“恢复费尔多西(使用波斯语创作的古代波斯大诗人)文化传统”为号召,召集国内外知名学者参与此事。这些国内外著名学者采用现代规范的研究方法,在1935-1940年举行了600多次专门研究会议和学术讨论,制造并推广了1600多个用于替代法语、阿拉伯语和希腊语借用词的民族词汇以及用于指称“原本波斯没有”的新生事物的新名词、新术语,还完整地推出了第一套波斯语官方正字法。在此期间,伊朗政府颁布法律,要求所有官方媒体、政府事务、学校教育都要使用“规范的波斯语”。

时至今日,已87岁“高龄”的前伊朗学院仍以“波斯语言文化学院”(apll)的名字继续发挥着捍卫波斯语言文化、抵御外来词冲击的传统功能,在新时代里,apll开始更灵活地对待外来借用词,不再一味排斥替代外来词,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如“飞机”,因出现时伊朗没有,一度直接借用英语词汇airplane,apll成功地用本土化生造词havepeym置换,但用途相对狭窄的“飞机驾驶舱”(cabin)和被认为“国际化更合适”的“警察”(police)“出租车”(taxi)等则不仅听之任之,而且通过学院公告予以正名,承认其为“规范的波斯语词汇”。

伊朗在捍卫波斯语纯洁性方面也走了一些弯路:巴列维王朝时代过于强调世俗化,片面夸大、神话“伊斯兰化之前的时代”元素,把很多已约定俗成的阿拉伯语借用词替换掉;王朝被推翻后新的政体又矫枉过正,许多辛苦积累的“波斯正字”成果被“连根拔”。波斯语抵御强势外来语言文化入侵任重道远,不论阿拉伯语、英语,外来词的渗透无所不在、无孔不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关于作者: ybomx

热门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