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构建了一个新型的中国特色中小学英语课程体系,为从根本上突破英语教学有“语言”无“文化”的窘境指明了改革方向并提供了解决方案。
?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英语课标(2022年版)》)的颁布,为解决英语教学多年来只重视语言知识教学、忽略文化育人价值的深层次问题提供了改革思路和可操作途径。英语课程自21世纪初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就明确了其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性质,但受到认识、实践和应试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英语教学有“语言”无“文化”的窘境始终未得到根本改观,表层化、碎片化和模式化教学的现象突出,育人目标“贴标签”的情况较为普遍。本文通过深入分析英语教学有“语言”无“文化”的根源,立足于《英语课标(2022年版)》的主要变化,提出突破窘境的思路,并针对新课标给学校和英语教师带来的挑战提出应对策略。
?
重塑教学观念:探寻有“语言”无“文化”的破解之道
?
语言不仅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更是文化的载体,但长期以来,英语教学割裂了语言和文化之间的有机联系,陷入有“语言”无“文化”的窘境。英语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必须意识到,英语学科的独特育人价值不仅在于学习一套新的语言符号系统,更在于“建立起知识学习与学生素养发育的意义联结”,[1]?学生应能通过学习英语及其蕴含的内容资源充盈文化底蕴,涵养内在精神,形成良好品格,“更重要的是发现、判断其背后的态度和价值观”。[2]23?因此,突破碎片化和表层化的有“语言”无“文化”的英语教学窘境迫在眉睫。?
1. 深入探寻有“语言”无“文化”英语教学的根源
?
其一,课程目标:对英语课程的文化育人价值认识不到位。英语课程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经历了“双基”时代、“三维目标”时代和核心素养时代。但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的20年,英语学科的工具性特质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对文化的认识仅停留在了解不同文化的生活方式和风俗礼仪之上,缺乏对语言符号背后更深层内涵的探究,忽略了英语教学的整体育人功能。
?
其二,课程内容:缺乏对英语学科知识构成要素的正确认识。最具育人价值的英语课程内容应该包含哪些要素?这些课程内容的关键要素是如何组织的?这两个问题长期以来没有被给予足够重视和充分研究。以《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英语课标(2011年版)》)为例,其中没有设置明确、独立的课程内容,而由分级目标替代,包含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文化意识、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五个方面,但各要素之间未能建立起有机关联,缺少能够统领和整合各要素的核心轴。
?
其三,教学途径:呈现表层化、碎片化和模式化的特征。在《英语课标(2011年版)》“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与发展”的课程目标下,[3]?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多为浅层、零散的知识传授和技能的机械训练,教学过程流于形式,缺少对思维发展的关照。教师对语言承载的文化意涵缺乏敏感性和洞察力,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习惯于生硬地“贴标签”,限制了学生理解、感受和体验语言背后不同文化背景、文化立场和文化价值观的可能。这种“表面教学、表层教学、表演教学”的“三表”教学,阻碍了学生的学习进入“深层认知、文化实践和意义建构的境界”。[4]?
?
其四,教学评价:难以摆脱应试束缚,评价方式单一。受片面追求语言能力发展的目标驱动和应试教育影响,英语学科教学普遍存在教学内容围绕考试范围进行,教师仅满足于学生能够给出正确答案,很少启发学生深度思考。考试多注重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和机械训练等成果,较少体现对学生国际视野、跨文化沟通与交流的意识和能力、积极向上的价值追求以及健康的审美情趣等文化“软实力”的考查。
?
2. 系统思考有“语言”无“文化”英语教学的突破之道
?
其一,突出文化育人的价值。进入核心素养时代,教育界形成的普遍共识之一,即每门课程都对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英语课标(2022年版)》强调要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核心素养作为英语课程的总目标。英语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集中体现了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为拓展学科丰富的育人价值,首先要认真地分析本学科对于学生而言独特的发展价值,[5]?以及学科育人要依托学科知识。[6]?对英语学科而言,其育人价值仅靠语言知识和技能是难以实现的,必须依托语言所承载的与立德树人直接相关的主题、中外优秀人文和科学知识及其背后所隐含的态度和价值观。
?
其二,优化文化育人的资源。核心素养时代,教育界形成的普遍共识之二,即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场域,是实化、细化、具体化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是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核心环节。学科、书本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是“育人”的资源与手段,服务于“育人”这一根本目的。[7]?对学生的成长而言,教学过程中的知识其实是一粒有待发育的“精神种子”,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知识作为‘精神种子’发育成为个体的思想、智慧和美德的过程”。[8]?学生正是通过英语课程学习中外文化知识,对原有知识进行重构或丰富,学会运用所学语言、思想、观点和方法,尝试解决真实生活中的新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认识自我、认识他人、认识社会、认识世界,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因此,教育管理者应注重加强文化育人资源的建设。?
其三,丰富文化育人的路径。教育界形成的普遍共识之三,即实现学科育人目标要以学科核心内容为载体,以学科核心活动为途径,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来实现。教学活动是素养形成的必经路径,语言和文化知识获得的过程是一个逐步由外向内的转化过程。因此,学习不应只是静坐听讲、死记硬背、刷题考试,更应是实践、行动、体验和感悟。没有个体真实、完整、深刻的活动及体验,相应的素养就无法形成。[9]?
?
?
解读课程标准:凸显英语课程“文化育人”的价值追求
?
?
《英语课标(2022年版)》为英语教学从根本上突破有“语言”无“文化”的窘境提出了解决方案,指明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方向,确立了培养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更新并整合了指向核心素养的课程内容,设计了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教学途径,建构了“教-学-评一体化”的评价机制。
?
1. 课程目标:培养语言、文化、思维和学习能力有机融合的核心素养
?
《英语课标(2022年版)》体现出新时期育人方式变革的时代要求,旗帜鲜明地将课程从“学科立场”转向“教育立场”,[10]?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出发展语言能力、培育文化意识、提升思维品质和提高学习能力的课程总目标。语言能力是核心素养的基础要素,文化意识体现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思维品质反映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学习能力是核心素养发展的关键要素。[2]4?学生通过学习语言文化知识,在获取、整合、判断、推理等从低阶到高阶的思维加工过程中,运用学习策略来提高思维加工的有效性,最终能够表达对所学主题内容的认知态度和价值判断,提升文化内涵理解能力,形成正确价值观。这四个方面互相融合、协同发展,实现了课程目标从割裂走向整合的超越。?
2. 课程内容:语言及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是核心素养形成的基础资源?
课程内容反映核心素养育人目标的价值取向和体现知识之间内在联结的结构观。《英语课标(2022年版)》明确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内容由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六要素构成(见图1)。
?
?
“主题”聚焦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体现了学生与生活、学科知识与生活、学生与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提供了学科育人的语境范畴,发挥统领各要素的作用。“语篇”表层由语言构成,深层由文化内容构成,按照其特定的文体结构和语言特征,[11]?将语言与文化融合在一起,传递主题意义和文化内涵,发挥整合各要素的作用。“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处于课程内容的核心地位,是促进学生心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发展所必须依托的最具独特价值的知识。语言和文化“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币之两面”,[12]?两者密不可分。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应该是同步的,如果只有语言没有文化,那么语言学习就会陷入鹦鹉学舌、缺乏内涵、言之无物的境地。“语言技能”是学习者获取“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途径,并通过内化,推动对“语篇”和“主题”理解的不断深化,从而达到有效表达个人观点、情感和意图的目的。“学习策略”是促进“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在互动中发展,优化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手段。这六项内容要素相互渗透、有机关联,为改变长期存在的教学内容碎片化现象,走出为应试而学习语言的实践误区提供了内容基础。
?
3. 教学途径:秉持英语学习活动观,推动实施单元整体教学
?
新课标不仅从学科逻辑的视角明确了知识的构成,即六要素整合的课程内容,还从学生认知逻辑的视角明确了知识内化和迁移的路径,即英语学习活动观。学生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三类关联递进和循环上升的活动,整合性地学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建立知识间的关联,形成结构并逐步内化。在此过程中,学生逐步加深对所学语言形式和文化内涵的理解,进而运用所学的语言和文化知识、技能与方法策略,批判性地汲取文化精华,多角度认识和理解世界,创造性地解决真实生活中的新问题,体现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促进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为确保英语课程有效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英语课标(2022年版)》还强调课程内容要以单元为单位进行整体设计,注重文化育人体验的完整过程。这就要求教师改变过去以单课时为单位设计教学的习惯,对单元内不同语篇类型所承载的子主题和丰富的文化知识进行深入解读和分析,充分挖掘其育人价值,并结合学习主体的认知逻辑和生活经验,对单元内容进行必要的整合或重组,建立各语篇内容之间及语篇育人功能之间的联系,形成具有整合性、关联性、发展性的单元育人蓝图。由此引导学生进行基于单元主题的深层认知和价值判断,促进其核心素养综合表现的达成,即建构大观念。
?
英语学科大观念由语言大观念和主题大观念共同构成,对语言知识与技能、学习策略的概念建构构成英语学科本体的语言大观念,不同主题和语篇承载的文化知识及蕴含的价值观构成跨学科的主题大观念。[13]?英语学科大观念的提出凸显了学习内容的整合性、学习过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学生通过大观念统领下的单元学习经历完整的文化育人体验,最终表现出结构化、整体性的核心素养。[14]?
?
4. 教学评价:推动“教-学-评”一体化设计和实施
?
教学评价聚焦指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课程实施效果评价,评价是学科育人质量的保障。教师应把促进学生学习真正发生作为英语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评价镶嵌于教学之中,贯穿课堂评价、作业评价、单元评价和期末评价的全过程。教师应依据单元、语篇和课时教学目标组成目标体系,[2]48整体规划系列教学活动,有效实施单元持续性评价,使目标、活动和评价保持一致。例如:在课堂师生互动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素养导向的教学和评价活动,围绕真实情境和真实问题,以主题意义探究为主线,提出体现认知发展层次的逻辑关联的问题,通过观察学生表现诊断其不足,提供必要的支架或基于具体内容给予及时反馈,激发学生产生更多的课堂生成和表达。
?
同时,教师还要通过课内外的语言实践、写学习日志、建立学习档案等方式,[15]?引导学生适时反思,并助力其持续推进及优化自己的学习过程,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发展自我管理能力。在开展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观察和收集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过程中学习发生的证据,并注意证据的广度及典型性,判断学习是否在各层次学生中或多或少都发生了,从而为新的教学决策提供参考,促进“教-学-评”一体化的有效实施和课堂生态的良性发展。在终结性评价方面,教师作为命题者应依标命题,合理控制难度,避免在语法和词汇方面超标,同时要重视多维细目表的编制和使用,确保命题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教师还应注意命题方式的创新,在考查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的同时,重视考查学生的思维表现、健康审美情趣、跨文化沟通与交流意识等“软实力”,确保评价目的与核心素养发展目标一致。
?
?
实施课程体系:直面挑战,从英语教学走向英语教育
?
?
新修订的《英语课标(2022年版)》构建了一个新型的中国特色中小学英语课程体系。新的课程体系秉持工具性与人文性融合统一的课程性质,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课程目标为统领,贯穿六要素关联整合的课程内容,践行素养立意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推动“教-学-评”一体化的评价体系,彰显出从碎片化走向整合的育人价值追求,[16]?预示着我国英语学科开启了由英语教学转向英语教育的新篇章。针对区域、学校和教师在实施新课标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提出以下应对策略。?
1. 提升学校实施国家课程的校本行动力?
学校要从物质条件、环境氛围和制度保障三个方面增强国家课程的校本行动力。首先,要凝聚共识,从人员、资金、资源、时间等方面统筹规划和实施校本教研,为建立常态化的教师学习和研究共同体创造便利条件。其次,要凝聚教研组的集体智慧,积极营造民主、平等和共进的教研环境和教师合作文化氛围,使教师在具有安全感的空间通过教学反思、专业学习、学术研讨等定期活动相互取长补短,激活内在教研热情,提高参与教育改革的能动性。最后,要建立合理规范的教研制度,构建不同学校间的教师学习和研究共同体,加强不同学科之间以及学科内部的研究,加强与教研员或高校研究者的合作,携手共同研究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形成多方协作的教研团队,逐步增强校本教研力量,创建良好的学校教研文化生态。
?
2. 提升教师的课程育人能力
?
提升教师课程育人能力要从理念更新、课堂优化和加强反思改进三个方面系统推进。首先,区域和学校层面应开展课标培训、专家讲座、教学观摩等多项活动,使教师更好地学习和领会新课标,及时更新自身育人理念,并在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逐步将课程理念和要求转化为有效的课堂教学实践。其次,教师要对照课程标准分析教材,准确把握教材设计理念和内容,熟悉教材编排特点;深入研读语篇,把握教学核心内容,尝试梳理和绘制语篇的语言知识结构图以及单元内容整合关联图,分析具体学情,围绕问题解决和意义探究,设计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教学过程,促进学生语言学习和文化理解能力的同步发展。最后,教师要能够基于课程实施中的真问题开展教学反思与改进,一方面提高语言素养、思维品质和跨文化沟通与交流能力;另一方面,不断更新学科专业知识和学科教学知识,积累实践性知识,提升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研究能力。
?
?
参考文献:
[1][8] 郭元祥,吴宏.论课程知识的本质属性及其教学表达[j].课程·教材·教法,2018(8):43-4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8.
[4]?郭元祥.“深度教学”:指向学科育人的教学改革实验[j].中小学管理,2021(5):18-21.
[5][7]?叶澜.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j].教育研究,2002(5):3-7+16.
[6]?郭元祥.论学科育人的逻辑起点、内在条件与实践诉求[j].教育研究,2020(4):4-15.
[9][10][14]?余文森,龙安邦.论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的教育学意义[j]. 课程·教材·教法,2022(6).
[11]?王蔷.全面和准确把握英语课程内容是落实课程目标的前提[j]. 英语学习,2022(4):18-33.
[12]?武银强,武和平.以文化人—文化教学的课标理念与课堂实践[j]. 英语学习,2022(3):4-12.
[13]?王蔷,孙万磊,赵连杰,等.大观念对英语学科落实育人导向课程目标的意义与价值[j].教学月刊·中学版(外语教学),2022(4):3-14.
[15]?王蔷.课程实施是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和重要保障[j]. 教学月刊·中学版(外语教学),2022(5):3-11+19.
[16]?王蔷.构建中国特色中小学英语课程体系:从碎片走向整合的育人价值追求—《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主要变化[j]. 年轻人·学校天地,2022(4):4-8.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作者王蔷为《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修订组组长,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
文章来源:
《中小学管理》2022年第6期 · 本刊视点
?
?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