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字长文英语从青铜到王者,四年打怪经验分享

??零、写在前面

1. 本经验贴不会传授任何考试技巧,如四六级、bec、托福雅思gre等等,因为fan小姐本人并不是一个为了考试而学英语的人,而且强行应试其实不利于英语综合素质的提高——但是综合素质的提高绝对可以带你考高分

2. 本文也不会具体讲解各个专业的专业英语,因为方法都是一样的,只需要把学习资料换成专业素材就可以了。

3. fan小姐开始打怪升级的时候是词汇量3000-3500、听力口语零基础、写作高考作文水平,默认大家读完高中就会有这样的底子甚至更好。

4. 因为经验贴是四年英语学习的总结,从初级玩家到高级玩家,不同阶段的学习材料和方法都有很大不同,请大家【诚实面对】自己的水平,从相应的阶段起步,切忌【拔苗助长】、【好高骛远】。

4. 请耐心,语言学习是一个以年为单位的过程,很多方法需要坚持几个月甚至一年多才能看到成效;但是一旦跨过相应阶段,英语水平会有质的飞跃。

男神镇住全文!

一、词汇:从3k到13k

个人背景

2014年6月高考,初步掌握新课标词汇3500词;2018年10月测试词汇13000词

学习方法

感觉这一部分用五个字就能概括——坚持背单词。

如果一定要展开说,五个字可以展开成以下五个点。

第一,用单词书+笔记本,少用app。虽然都说app更符合现代人类的碎片化时间blahblah,但我觉得如果不能一次性至少抽出半小时的时间沉浸式地背单词,那还不如不要背。

我虽然前前后后用过不少背单词app,但基本都是用来查漏补缺、复习旧词,新词的获取基本全靠单词书+笔记本。拿起纸笔而不是面对屏幕,人的精力会更容易集中,每次写完一整张草稿纸的单词也比app上的一个打卡标志更有成就感。

第二,睡前温故,早起知新。晨间7:00-9:00的记忆力最好这一点相信不用我重复了。不知道大家的学校里有没有专门的早读教室(北外的小姐姐和我说他们都去食堂早读2333),我的大学里之前是没有的,而早上第一节课是八点钟开始,为了和上早课的学生抢占教室并保证记忆力最好的两个小时,我大学前两年每天早上六点起床、七点之前找一个走廊尽头的偏僻教室,九点钟背完单词(有的时候中间要被迫换教室),然后再去食堂吃早饭。每天新词80-100个,同时复习前两天的旧词(具体的单词量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能力来定)。

因为我当时去教室太早,教学楼的看门大爷都认识我了,以为我是考研的学生,12月的某天问我“是不是觉得考砸了?还来读书?”

晨读的过程推荐找小伙伴结伴一起,要不然自己容易起不来床,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可以起到明显的监督作用,在共同进步的同时疯狂建设革命友谊——当初和我每天早上一起读书的刘兰桨同学现在日语考过了n1,是我大学时代最好的朋友之一。

我并不推荐睡前记新词,因为忙了一天真的很累,脑子要转不动了,但是睡前可以复习旧词,即翻开早上背过的范围,匆匆扫一眼,确定哪些单词已经忘记了,然后【不要试图记住了,你记不住的,记住了第二天也会忘的】把它们圈起来,第二天早上重点关照一波。如果在用app复习背过的旧词的话,也可以在睡前迅速过一遍。

第三,发音&拼读&英汉&汉英,两手两脚都要抓,两手两脚都要硬。用音标和发音记单词,而不是机械地记忆字母拼写——这一点应该很多大佬都已经说过了,我不再赘述;如果高考完还不懂音标,那我首先为你默哀一下,然后推荐你网上随意找一个美式音标教程,一周包教包会。为了确保英汉&汉英都能掌握,我会推荐记忆新单词&复习旧单词的时候整体过两遍,一遍遮住汉语翻译,看着英文拼写念出发音和汉语意思;第二遍则遮住英文拼写,看着汉语意思念出发音,脑补拼写(念出来拼写也可以,但是嘴真的不如脑子跑得快啊)。

第四,词汇量达到6-7k之前,阅读没必要投入太多时间。个人经验来看,在词汇量6k之前,阅读的障碍非常大,对文章的理解经常被不认识的词打断,一旦停下查词又分散了注意力,体验极差。所以推荐先积累词汇量,跨过了6k的门槛之后就有很多阅读材料可以选择了,而且从3k到6k之间的单词并不难,最多三个月就能全部记下来,不会耽误阅读积累的时间。不过我注意到百词斩和薄荷阅读这两年一直在做低词汇量的阅读计划、也会出售适合入门者的英文书籍,可以去他们的店里淘一下。

随着词汇量的增长,我从两方面扩充了自己的阅读:一方面是通俗读物,如英文报纸、英文小说、英文工具书等;另一方面是专业读物,如相应专业的英文教材、英文期刊论文等等。

专业读物我就不再赘述了,大家的专业千差万别,自己肯定比我了解得更多。整体来看我不推荐直接上学术论文,可以先从国外的英文入门教材开始——教材不用破费太多,万能某宝上有很多海外电子书代购,十几块到几十块不等就能买一本。

通俗读物的整体阅读顺序就是从短到长,可以先从新闻app上的短新闻开始,扇贝新闻当做入门软件就很好用,还可以随时添加生词;词汇量增长、阅读习惯培养起来之后可以直接到外国报纸的网站上读更长的文章。

(有一个软件叫smartnews,直接精选了全球各大报纸的每日新闻汇总起来,我个人非常喜欢,但是需要爬墙使用,有条件的小朋友不要错过。)

通俗书籍可以先从美国经典青少年的课外读物开始,比如the house on mango street,the outsiders,charlotte’s web等等,获取途径和教材一样可以求助万能某宝。

如果上述读物已经so easy,可以直接在纽约时报本周或者年度best seller清单里面找感兴趣的书籍,选择范围极大,这里就不在单独推荐了。

第五,推荐一些我觉得非常ok的书籍/网站。

测词汇量:testyourvocabulary.com、墨墨/扇贝/百词斩的单词测试,可以都做一下然后取平均数,每月自测一次就好

单词书:我会推荐从托福单词书开始背,即使不打算考托福,它的考题也非常有练习和参考意义。因为托福的目标是让你在美国有基本的学习生活能力(雅思同理),如果背完了托福单词,基本词汇量会在7-8k左右,而且熟悉了很多生活用语和学科用语,不想继续进阶的小朋友甚至可以到此为止了。

具体的单词书我会推荐假如美国人也背托福单词/gre单词,王东东老师诚意出品,个人认为秒杀市面上其他所有单词书的存在。不同于每一个单词是直接以短语和例句的形式出现的(如图所示),重点单词被标红,最大限度地做到了“把单词放在短语里记”。此外随书附赠一张红色半透明卡纸,这样在复习的时候可以直接把卡纸放在页面上,标红的重点单词就看不到了。

单词软件:只推荐墨墨,学习曲线的设定非常科学,疯狂带你复习模糊单词的利器。墨墨的单词量要花钱买,不推荐花上百块直接买一大堆,更推荐一点一点买,拿花出去的钱督促自己别浪费。

最后,词汇是听力口语和写作的基础,如果词汇量没有到达相应水平,强行接触高难度材料只会造成时间和资源的浪费,所以词汇和阅读大家一定要非常重视!

王东东老师的书影,推荐横屏观看

二、听力:从零开始

个人背景

高考不考听力所以高中时代完全没有系统练习过任何听力技巧,因为初中迷上英文说唱、每天至少要盲听两小时,大概有了那么一丢丢草根基础。

2018年下半年听一个小时以上的英文讲座依然能集中精力,看非专业性的美剧或者新闻可以直接去掉字幕,每天例行听npr新闻可以1-2遍过,听印度/中东/法语区口音的英文也基本能明白——而且最重要的是!可以直接听明白男神的好多歌了啊啊啊啊啊来自粉丝的暴哭qaq

学习方法

听力比词汇更加注重不同阶段材料的选择和方法论,我会就这两方面详细展开。

1. 材料选择

因为我热爱美音且对英音无感,所以主要推荐美音听力材料:

零基础、3k左右的单词量,推荐从新概念英语1或2的课文开始听。

有5k左右的词汇量可以听voa慢速 & bbc student。

7k左右可以开始听托福听力(或者雅思听力?我个人觉得雅思听力比托福简单很多,也许可以早点开始听),也就是tpo,同时开始听voa常速;这个阶段美国各个大学的毕业演讲、总统们的演讲、公众人物在重要社会议题上发表的演讲也可以开始听了,一方面练听力,一方面熟悉社会与文化。

这个时候也可以开始看美剧了,建议从老友记开始但是不推荐你自己去看剧——一方面是你十有八九全程盯着中文字幕,或者一口气刷了一季什么都没学,另一方面老友记第一季是好多年前了,很多语言习惯和表达现在已经不用了,推荐到网上找老友记的精讲或者经典片段解析的音频这种;不习惯看老友记也可以看看摩登家庭,生活大爆炸之类生活剧,原则都是一个,不推荐自己去看剧,推荐解析音频。

8-9k而且把前面这些听得习惯了、感觉没什么挑战性之后,可以开始听npr和科学美国人、自己专业领域的讲座和电视剧,有人说这个阶段也可以听经济学人,但我真的受不了它的英式发音=。=然后想培养专业听力的大家也可以去edx/coursera上面找各类专业mooc开始学习了。

我上述大概推荐了10+种听力材料,然而并不需要大家漫山遍野地去找资源,所有的资源都能在一个手机app上找到——那就是听力资源神器,轻听英语。我从刚读大学、它还叫朗思易听的时候就开始用,所有的资源没有你想不到只有你找不到;如果不是会员,每天只能听一个音频,推荐买一下会员,但是不要花小200直接买终身会员,让每月的扣费提醒告诉你不能白花钱:)

2. 精听方法论

高能预警,接下来介绍我用了两三年的超好用听力方法:精听。步骤简单粗暴罗列如下——

(我会以托福听力为例子,如果是不需要做题的听力材料,跳过中间对答案改错的步骤即可。)

第一步,听一遍原文

第二步,做题

第三步,对答案——只标注题目对对错,不要改正,不要记下正确答案

第四步,带着错误的答案回头听原文,一遍一遍听,听到把所有的错题都能选对,并且知道为什么选这个答案为止;如果不需要做题,就听到每一个词都能听懂为止

第五步,如果步骤四期间可能会遇到怎么也听不明白的句子或者不会的单词,这种情况下可以先看着原文那一小部分,查一下生词、梳理一下上下文逻辑然后再继续听

上述五步的最终目的是,把文章听到每一个词都能听懂,每一个逻辑转折/递进都能明白,能够从头到位把要点和大致细节复述出来

上述步骤大概的效率是1.5~2h/lecture,30min-1h/conversation,半天一套tpo听力;我考了两次托福,第一次23分,精听4个月后到达满分;长期坚持之后适用于任何听力材料。

注意,不要刻意记笔记,即不要下意识地觉得“讲了好多重要的东西我要尽量多记”,而是基于听多了对文本的有感觉,下意识地觉得某个部分“应该被记下来”,对复杂的lecture甚至会自然画个框架出来,听到一些小细节也会下意识记一下;如果不能做到自然记录,那还是不要让记笔记的手打扰自己接收音频信号的大脑了。

轻听英语app界面图

三、口语:从流利到地道

个人背景

口语的功底真的就是没有功底,如果高中英语读课文算的话那就算吧,毕竟我来自一个高考不考口语的省份orz

现在的话,土生土长的美国人有些还是能够听出来我是个中国人,但他们会觉得我高中/本科在美国读书;至于欧洲人和其他非英语母语的人,一般直接把我当成美国人23333

学习方法

口语我主要说两点:流利性和地道性,前者教你如何流畅地说出英文句子和段落,后者教你如何像一个美国人一样、用西方语境下的语言表达自己。

至于专业口语,其实只是在现有的方法上,把内容换成专业相关的东西就好了,大家的专业不同,我就不再统一推荐材料了。

1. 流利性 流利性其实可以继续分为两点,首先是主动和别人聊天的时候有话题可以聊,其次是在别人和你聊天时能迅速组织语言进行回复。

自己找话题的能力其实非常简单就能锻炼出来,在寝室或者自习室或者走廊等没什么人的地方找一堵墙,对着它,开始说英语(手动微笑)。话题没有任何限制,你可以说你今天早上吃了什么、上午下午都有什么课、见了什么人说了什么话、明天打算做什么、最近天气如何等等等等——然后你就会发现你连最基本的句子都组织不好(手动微笑*2)

这个时候不要着急,不会的单词就查词典,搞不明白的句子就在脑子里多想几次英文(要努力直接想英文!避免想着中文现场翻译!);另一方面不要动笔,不要写下来然后念,最终一定要脱稿说出完整的句子和段落。

这个练习每天至少要做满10分钟,后期可以慢慢加长——我大概从10分钟花了将近1年加到了30分钟。这10分钟不包括你查单词、组织语言和卡壳的时间,而是纯说英语的时间,推荐用手机计时器随时计时。说得慢没关系,语言组织简单也没关系,重点是要练习寻找日常话题的能力。

10分钟只说每天的流水账是完全不够的,所以你会被迫开始聊校内的一些新闻、对某些朋友或明星的看法、听力或阅读材料中涉及的某个知识点或事件、自己的童年回忆和未来规划;而墙是一个绝对会冷场的神级尬聊选手,如果你能对着墙喋喋不休说上十几二十分钟,给你一个大活人你肯定也能找到无数话题。

在聊天中的即时反应能力就不是一个人能练出来的了,推荐寻觅语伴,每周见2-3次,商量好特定话题进行讨论,每次30-40分钟。

需要注意的是——不推荐最开始就找外国人当语伴。想象一下一个外国人和你说中文,虽然他语序混乱、用词也不准确、发音还奇奇怪怪,但作为母语人士,你能比较顺利地get他在说什么,从而给出正确的回应,并不会一遍遍纠正他。这样对于初学者其实是一种误导,让他们觉得自己语序混乱、用词不准、发音奇怪的语言是合理的或者是正确的,不利于及时查漏补缺。

而寻找水平差不多的非英语母语者当语伴,如果任何一方表达不顺利,对方会立刻提出异议,要求修正表达,对双方不一样的表达还可以有进一步的争论和查资料改正的余地。但这个方法的缺点也很明显——大家很容易聊着聊着就直接奔中文去了,对于这个问题emmmmm只能劝大家自律吧=。=

等词汇量有8k+、听力和表达都有了一定水平的时候,再去找外国人语伴,效果会更好。

有小伙伴和我说过因为学校和其他条件限制,外国人语伴不好找,还会有一定的人身安全问题,所以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个替代的方法:某宝外教陪聊。价格大概几十到一百块一小时不等,菲律宾人之类的会更便宜,白人会贵一些,可以提前选定话题或者直接把聊天大纲发给对方,每周聊两次大概一两百块,如果经济能够负担的话,这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至于口音方面,很多人说不用纠正口音,印度人一口咖喱味的英文也能通行无阻,但我觉得吧,一方面吐槽印度人咖喱口音、日本人日式口音的人也不在少数;另一方面,出国旅行时为了安全着想,我不希望我一张嘴别人就能听出来我是中国人,所以我专门花时间纠正了一下自己的口音,方法很简单,也分享给有需要的大家。

用听力材料进行跟读练习,一句一句跟读,跟读的时候每读一句录一句的音,然后回听,虽然第一次回听的时候你可能发现自己说的歪七扭八,但一定要忍住生理性反感去模仿发音和腔调直到足够像为止。轻听英语好像有专门的跟读模式,跟读录音回放调倍速全方位自动化操作,推荐使用;英语流利说也有类似的课程,但是我没用过,大家有兴趣的可以去看一下;材料的选择根据自己的需求,一般初学者推荐词汇量小、速度慢的材料。

地道性

我个人认为语言地道性的难度是高于流利性的,就像我时不时能碰到汉语流利的外国人,但他们也未必明白“票圈”、“被鸽”、“吃鸡”这些词汇的意思。如果说流利性还是一件熟能生巧的事情,地道性则需要更多的积累和更多地文化接触,也需要更长时间和更多耐心。

提高地道性的方法,概括成一句话就是:广泛接触,留心细节。从城市里的英语角,到学校的留学生活动,到美剧和听力材料里出现的陌生用法,再到the tonight show with jimmy fallon/ jimmy kimmel live这些经典美国脱口秀……足够细心之后,全世界都是你的素材来源。

发现特定表达之后立刻用手机或笔记本记下来,当场询问或者事后查一下它的用法,自己试着在生活中用起来,和外国朋友确认一下是不是用对了地方,直到把它内化为自己习惯的表达方式为止。

其实口语和听力是相互对应的一个“输入-输出”环节,我们努力做到的就是“像我们听到的一样说出来”,所以我们听到的所有表达方式都应该是口语素材的重要来源;同时,听力是口语的基础,如果听力不好,在对话中的的反应能力会非常差,口语的表达方式也会欠缺。

加油呀,吴青峰都为你鼓掌??

四、写作:从高考作文到专栏写手

个人背景

从我的高考英语(140+)分数来看,我高考作文应该还是写得不错的,虽然这和正经的英文写作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就是了。

现在自己写些英语论述性文章/邮件/短评/个人陈述基本没什么障碍,也在给乔治城外交学院的网站写中美关系评论。

学习方法

就像口语和听力一样,阅读和写作也是相互对应的一个“输入-输出”环节,我们努力做到的就是“像我们读到的一样写出来”,所以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材料是写作素材的重要来源。

我的写作练习是从模仿开始的,当我阅读了针对某个特定话题的若干篇文章之后,我尝试将阅读文章作为参考、用自己的语言把事件或观点复述出来,一篇这样的写作不需要很长,200-300词就可以;在组织语言的时候尝试用阅读材料里的短语和句型,但不要整句/段照抄,一周写2-3次就可以起到不错的练习效果。

和练习口语类似,当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值得记下的句型或短语之后,立刻记下来,并尽快尝试运用,从而最大限度地吸收。 随着自己词汇量和阅读量的增长,可以加大写作话题的难度和长度,也可以引入前辈/同学批改的环节。

2017年,我在没有英语考试压力的情况下,每周要写一篇500-600词的英文文章,同时会找英语更好的朋友/前辈帮忙修改一下,然后自己进行复盘,提高也很大。

和口语类似,写作也会存在一个“地道性”的问题,二者的解决思路也是类似的——到外国人日常敲键盘发表评论的地方去看一看。这样的地方包括但不限于airbnb和couchsurfing的房东/房客评论区,quora上的答题区,imdb上关于电影的吐槽和夸奖,twitter和reddit上面键盘侠的对骂……在他们的生活空间里学习最地道的表达方式。

虽然词汇非常重要,但有的时候我们写不好并不是因为词汇量不够。举一个例子,当我试图表达“我的家离地铁站很近/我家到地铁站很方便”的时候,我会下意识地说“it’s convenient to get to the subway station from my home”,但是airbnb上的一位房东的表达却是“my home is well-accessible to the metro”。在后者的表达里,accessible和metro都是我高中就学过的词,但是我并没有把它们用上、写出让人感觉非常高级/地道的句子。

写作的话我也没有什么额外资料推荐,但是有一些需要避免的雷坑:不要相信国内的四六级/托福雅思高分范文。我当初也背过,但是现在回头看,很多表达在英文语境里其实非常奇怪。好的语料很少是中国人写出来的,还是要到专门的外语网站上去。

五、番外:海外机会——去闯世界

熟悉fan小姐的朋友应该知道,我在本科期间经常往外跑,光美国就去了四次,欧洲小住了半年,非洲也顺路去过,而这些机会90%都是不花钱的;抛开免费的旅行机会不说,在外交换交流的机会也是非常好的、提高英语的机会。

毕竟只有自己用英文点一次赛百味、买一次灰狗车票、问一次路、写一次assignment,才能体会到语言说出口、落下笔的忐忑和最鲜活的第一手经验。所以在这里我会给大家推荐一些自费和公费的去海外的机会,帮助大家出门看看世界。

首先是海外志愿者项目,门槛比较低,有一点英语基础+几千块预算就能去。虽然我并没有参加过,但是从去过的朋友那里获得了一些经验教训:在平台的选择上,不推荐选择国内的gapper、君合等等所谓义工旅行——你很可能和一群中国人一起出去,每天依旧说着中文;推荐选择国际平台如ivhq、格林卫等,会有更加国际化的队友。同时在项目的选择上,安全一定是首先注重的,不要为了一时的兴趣或者刺激感去选择动荡地区/潜在危险较大的项目;每次项目的周期推荐至少两周,只去四五天几天实际上没有什么效果,具体时间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加长。

其次是暑期项目,一般包括海外学校统一组织的summer school和某个导师临时需求的暑期科研;时间从三周到两个月不等。前者需要去学校的官网上查询价格、申请要求和申请时间线,课程覆盖多个专业;后者则多见于理工科,需要靠本校老师/大牛学长学姐推荐或者自己直接给海外老师写邮件争取。暑期学校一般是要按学分收费的,公立学校(比如加州大学xx分校)收费相对比较低,而私立大学则收费相对较高,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预算选择项目。暑期科研则一般是报销食宿开支的,可能需要自己支付来回机票,具体报销情况需要和海外的导师协商。

最后是交换项目,如果能申请学校的项目最好优先申请,因为这些项目往往自带奖学金,不要太在意交换的学校的排名——很多时候交换经历可以证明你的英语能力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并不是在文凭上增光添彩的。具体的申请要求各个学校会有不同,但都会要求一定的英语水平和成绩,所以在大学的前两年可以多注意一下这两方面。

如果不申请学校的交换项目,也可以选择自己申请交换或者学期访学。这些项目往往需要自己掏钱(而且大部分都没有奖学金),但是可以申请到非常好的学校,比如哈佛、哥大这些。这方面的具体信息浩如烟海,我没有能力给大家一一整理好,但是有人已经这么做了——推荐公众号“saf海外名校交流”,在公众号底部菜单“项目-申请条件”一栏可以查询到基本所有接受自己申请的学校的申请条件和时间线,可以说非常干货了。

除了上述所有之外,还有很多物美价廉的所谓“fellowship”和学生论坛,虽然时间会比较短(往往会是1-2周),但会承包食宿和机票,甚至有额外奖学金拿。我这两年先后去的中美大学生斯坦福交流论坛和乔治城大学中美对话项目就是属于这种。而这两个项目都是我听朋友推荐/自己在网络上找到的。这样的经历给我的启发就是要经常和同一领域的朋友和前辈交流,同时多逛逛专业论坛和学校的网站,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

以上就是对于海外机会的分享,希望能够帮到和我一样贫穷却怀着一颗出发去远方的心的小伙伴,让我们以最低的预算去探索最广阔的世界:)

“西奥你教教我如何振作”

结语:最难的是坚持

大学里我与英语的故事,或许是很多励志文章可以套用的范本。

2015年第一次去美国,把听不懂的课程录下来一遍一遍琢磨,写essay到凌晨三点,做presentation下场后不争气地觉得腿软,在超市收被银员问how are you会当场僵住不知道怎么回应,点餐只会说this and that。

2019年第四次去美国,和uber司机聊了一路将近一小时、被墨西哥移民的他当成美国人,在subway熟练地点蔬菜和酱料,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慢慢变成了积极提问和做领导的那个人,在couchsurfing上和带着各国口音的旅行者聊起漫无边际的话题。

然而,光鲜和励志的表面之下,是这四年多以来连续两年早上六点钟起床背英语,每周雷打不动做口语和写作练习,每天听至少一个小时各种听力,一次一次克服恐惧张开嘴伸出手走出舒适区——是所有瞬间的努力的累计,是漫长人生旅程中一小站路的坚持。

就像我写完第一稿之后拿给了朋友审阅补充,他慢慢看完时说的话:“能说的你都已经说了,但是依然没有几个人能够成功,因为人们不会去坚持——而这才是最困难的事情。”

我听罢,耸耸肩表示无奈。

方法是最简单的,最难的是坚持。而我只能为看到这里的你做到这些——总结我的经验、说明一些道理,而最难的部分,还需要你自己去完成。

所以,加油吧年轻人,我不会在前方等你,但是一个更广阔、更美好的未来或许会的。

最后的彩蛋:“我的人生的其他可能”

????

关于作者: ybomx

热门文章

发表评论